首页 · 资讯中心 · 专访绿城管理CEO李军:代建需求爆发,但有效供给不足
专访绿城管理CEO李军:代建需求爆发,但有效供给不足
发布时间:2023年01月05日 08:33

李军坦言成立代建轻资产联盟是“培养竞争对手”,“把朋友圈做的大大的”,“店多隆市”,这种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在重塑代建行业新生态。


2.png


“中国原来的房地产投资是由头部房企完成的。未来,地方政府、国央企、城投公司、AMC等金融机构、REITs、CMBS等股权类投资基金将成为重要投资方。未来的代建趋势也将是混合模式”,绿城管理集团执行董事兼CEO、轻资产联盟首届轮值主席李军日前接受《金砖财经》独家专访时表示。


李军提及的“混合模式”是欧美开发商主流的经营模式,以小股投入的方式,通过轻资产操作模式提供开发服务,“也有少量的自有资金,主要以开发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服务输出”,李军说。


现年46岁的李军,浙江大学工程硕士,有着温州人敏锐的商业洞察力。沉浸代建多年的他视野开阔,思路非常清晰,直击问题核心,对产业逻辑更是信手拈来,“认知是代建行业真正的痛点,要深刻理解委托方的需求,并及时满足其需求”,绿城管理的“七龙珠”更是打造出一个头部代建企业经营的范式。


李军坦言成立代建轻资产联盟是“培养竞争对手”,“把朋友圈做的大大的”,“店多隆市”,这种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在重塑代建行业新生态,代建的大时代已来,“我们在手存量订单可以保证未来3年的稳定增长,未来5年代建增长不会有问题”,李军说。


据中指研究院预测,未来5年,代建市场新增合约总建筑面积将保持23.5%的复合年增长率,合约销售额将达3.2万亿元-7.3万亿元之间,超300亿元的服务收入,且渗透率的增长空间很大。在李军看来,远期代建渗透率会超过30%。“需求爆发,供给不足的时候,代建企业进入‘确幸时代’”。以下为采访实录。



一、需求大爆发,代建进入“确幸时代”的三个逻辑


《金砖财经》:今年房地产行业承压,许多头部企业负重前行,但轻资产模式风起云涌,很多企业陆续在开展代建的业务,有人称代建的“黄金时代”已来,您曾表示,代建具有“逆周期”特点,目前行业已经进入“确幸时代”。您如何定义代建的“确幸时代”?


李军:往前追溯,代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?代建实际上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,就像物业公司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分拆出来一样。


一些成熟国家的房地产开发模式,分别由投资商、开发商、承建商和运营商四个环节组成,行业趋势在不断细分,专业的代建能力会独立出来。这是第一个概念。


与世界主流模式不一样,中国内地房地产开发模式最早来源于香港,投资、开发、甚至运营一条龙,但有一样没学好,企业负债率太高。香港房企负债率很低,平均在20%多,为什么这么低?香港曾经有一波跌幅超过6成,当时负债率超过40%的房企,资不抵债被市场淘汰了。


当下内地的高杠杆房企也在洗牌,负债率太高,企业经不起市场的波动,一旦波动超过负债水平,就会面临爆雷风险。


所以代建的轻资产模式更有生存优势。这是第二个概念。


前些年房地产行业太市场化带来一些问题。又动用了很多金融杠杆,导致房价和地价特别高,容易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。


未来会怎么走?调控的底层逻辑其实是解决共同富裕,让一些新市民、低收入人群有房子住。当然不一定是自己买的,比如租购同权。


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实际上有公用事业属性,不能完全市场化。在这一波去杠杆过程中,国有企业与城投平台加快进场,房地产在向公用事业方向转型,投资属性被压缩,代建模式被看好。这是第三个概念。


纵观2013年到2021年,代建新签的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对比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这两条曲线是交叉的,会出现波峰和波谷的逆周期的特征。尤其我们在看到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的时候,代建行业的逆周期特性会更加明显。


当下,有很多非专业玩家入场,地方政府,城投公司和金融机构,这些非专业玩家有很多土地资源或开发项目,他们需要专业化代建公司协同配合。想象一下让金融机构、地方政府等缺乏专业性的主体去实施开发,那资源配置及开发效率将是低下的。


基于这个逻辑,我们有个说法叫“代建需求大爆发”,需求爆发,供给不足的时候,代建企业就进入“黄金时代”、进入“确幸时代”。



二、未来开发半壁江山由代建支撑,代建渗透率在30%-50%之间


《金砖财经》:普遍认为,代建拥有巨大发展空间,可以作为多元化布局的一个方向。但房地产市场为什么需要代建呢?代建行业预估规模有多大,渗透率会有多高,行业平均利润率有多高?


李军:经常有投资人问我,中国有9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,为什么还需要你们?城投公司为什么需要你?他自己不是也有开发团队吗?


我说很简单,一个地方城投公司开发的项目有限,他们在开发环节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不如我们。绿城管理现在全国在建的项目有4700多万平方米,在手订单约1亿平方米,整个供应链资源体系很完整。加上我们自己的6家设计院,可以从源头上做设计优化和成本控制。这是第一点。


第二点是什么?绿城品牌在C端有溢价。很多地方城投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,绿城20多年的品牌积累和市场口碑,可以在销售端卖得更贵一些。


第三点,绿城有央企背书,这些年的市场形象很正面,购房者的信任度会更高一些,交付有保障、销售去化也会更快。


成本更低、售价更高、去化更快。这三点,就是我们赚钱的核心能力。


房企的尽头是代建?我认为房地产企业未来的方向是两端,一端是成为一个纯粹的投资商,更多动用资金和整合社会资源做一些投资性安排。另外一种转型方向是将开发业务剥离出来,做一个纯粹的代建服务商。


有的房企开发能力比较强,但是投资端太过冒进,杠杆加的过多,这一波去杠杆对他们造成了比较巨大的打击。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,他们的债券、股票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,没有流动性了。


如果他们提前将其投资、开发业务分开,将开发公司独立出来,既可以承接自己投资的内部业务,也可以承接外部的代建业务。如果分拆成两家上市公司,可能比当下市值更高、风控能力更强。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欧美会采取投资与开发相分离的模式,其实这也是风险隔离的一个安排。


特别要提醒的是,当下民营企业转型做代建是很难的,代建已经从最原始的项目管理人角色慢慢转型成资产管理人角色,资产管理人的信用背书能力最为关键。


最近我们有比较多的业务来源于什么?来源于城投公司的招投标,来源于金融机构的委托,这两方面是当下市场最活跃的代建业务提供者。


举个例子,金融机构收了某爆雷公司的项目,他再去找受托代建企业,要找一个什么样的?他关心的不是开发能力问题,爆雷公司开发能力足够强还爆雷,为什么?信用不够,这时候一定会优先选择有央企、国企背景的代建公司。


但是,像中海、保利这样头部央企,不会去接这种辛苦活,他们有资源优势与资金优势,完全可以获得盈利空间更大的新项目、好项目,他们不需要去接盘半拉子、吃力不讨好的代建,他们更倾向用优势资源和有限团队去赚更多的钱。


所以,绿城管理在当下的代建市场是非常有优势地位的。我们比民营企业更有信用,比央国企更加市场化,我们是做代建出身的,从来没动用过杠杆,也不羡慕别人赚杠杆的钱,我们就是安心赚服务的钱。


其实赚服务的钱挺好的,对公司的未来价值会更大化,在资本市场也有更高的估值体系。


中国未来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,个人判断会出现“325”局势。


其中30%是政府主导下的保障和租赁房的建设。比如在杭州、浙江,有30%新增用地必须用于租赁性用房建设。


当下的房地产纾困业务是第二部分,以及未来金融机构主导的房地产投资预计占20%,这些都是代建的入口。


政府和金融机构都不是房地产专业人士,他们的业务需要专业的代建开发服务,也就是说,未来的房地产半壁江山将由代建支撑,渗透率应该在30%-50%之间。


当然,剩下的50%市场份额会由央国企开发商占据,他们的市占率还会提升。


作为头部企业,绿城管理有核心优势、可以挑选优质客户,我们这些年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,毛利在40%以上,净利在20%以上。我认为,我们能保持这样的利润率。



三、未来的房地产是混合模式,代建业务增长5年内不会有问题


《金砖财经》:您曾多次提及欧美代建模式,比如美国真正的开发商企业,头部三巨头Lennar、Horton、Pulte,都是以小股投入的方式,通过轻资产的操作模式提供开发服务。您能否详尽分析一下欧美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异同?中国代建之路是否真的好走?


李军:美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是混合经营模式,投资商主导市场,开发商在操盘过程中也会有小股参与,动用比较少的自有资金,主要以开发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服务输出,这是一个核心的逻辑。


美国的投资商如REITs类企业上市的规模占整个房地产上市企业70%以上,市值总规模超过万亿美元。但是真正的开发商,以头部的三巨头Lennar、Horton、Pulte为例,这些企业的市值实际上都在2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。我们会清晰地看到,在足够市场化的环境中,金融是主导,所谓的开发商实际上就是代建服务商。


中国原来的房地产投资是由头部房企完成的。未来,地方政府、国央企、城投公司、AMC等金融机构、REITs、CMBS等股权类投资基金将成为重要投资方。这些项目有很大一部分会成为代建业务入口。


中国房地产的代建渗透率还有足够的空间。预计能走多长时间?有两个信息供参考。第一个,我们在手的存量订单可以保证未来3年的稳定增长。第二个,城市更新及保障类住宅代建需求持续存在。


其中城市更新是一个稳定的、长线的需求,即使有一天没有增量开发,但是存量需要更新,需要拆建。我有一组数据,现在中国存量商品房大约350亿平方米,每年的更新率大约3%~5%,以下限3%来算,每年也有接近10亿平方米的存量住宅需要更新。


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,与房子有关的专业服务一定是有空间的。我对未来代建的发展抱有积极、乐观的态度。代建业务增长5年内不会有问题。



四、认知是真正的痛点,满足不同需求才是代建的底层逻辑


《金砖财经》:代建需求眼下逆势爆发,政府和平台公司代建,资本代建,商业代建,好像到处都是机会,真实情况是什么样?行业存在哪些痛点?


李军:代建的难点是其商业模式跟传统房地产开发是完全不同的。


代建是服务行业,就像开一个餐馆,在这个餐馆里有来自北方的客人,他们喜欢吃面食;也有来自四川的客人,他们喜欢吃辣的;还有来自南方的客人,喜欢吃粤菜或者海鲜。代建团队的能力必须要多样性,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烧菜,满足客户的需求。这是服务行业的特性。


大凡标榜自己标准化做得好的、快周转的房企,反而做不好代建,就是这个原因,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在给别人干活、给别人烧菜,要按客人的口味来,而不是按自己的喜好来。


不同委托方的诉求千差万别,有些是显性的,有些是隐性的,甚至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化。譬如前两年民营企业委托方的诉求是要利润、要面子,要做高大上的楼盘,但是这两年市场不好,其现金流短缺,这时候他就提能不能做成流量产品?要快去化、要现金流。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调整项目定位,甚至要做批后修改,整个项目的营销策略、推盘节奏、定价逻辑都会不一样。


反过来看央企、国企,他们的第一诉求是安全、合规,相应的招投标环节都必须规范操作,要留出足够的审批时间,快就不是他们的核心诉求。


这个服务逻辑跟自己投资开发逻辑完全不一样。


所以,认知才是代建行业真正的痛点。很多人觉得代建还是房地产开发业务,实际上不对,房地产开发只是一个场景而已,核心是服务,按需定制的服务。要深刻理解委托方的需求,并及时满足他的需求,这才是代建的底层逻辑。


当然,代建行业还有很多痛点,比如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,当下的市场还在初级阶段,竞争激烈难免混乱。


所以我们开始做代建行业的轻资产联盟。 


成立轻资产行业同盟,当时的考量有两个:第一,想培养行业后面进来的那批兄弟做大做强。我是温州人,温州人相信“店多隆市”,让一群行业的兄弟们一起做代建,把朋友圈做的大大的、把商业模式做大做强。第二个考虑,其实也是想通过更强大的联盟力量,更多的行业发声,助推主管部门完善相应的法律、法规,建立代建行业的标准规范,这样大家携手可以走得更长更远。



五、代建入门容易做好难,需具备七大核心能力


《金砖财经》:普遍认为,敢于涉足代建,基本都有很强的专业开发能力。但是要把代建做好,光是专业能力过硬远远不够,您认为代建企业还需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?


李军:绿城管理总结过代建的核心能力,我们内部叫“七龙珠”。第一是品牌,第二是主体信用,第三个是客户资产,第四是团队,第五是知识体系,第六是供应链,第七是外部的金融协同。各有体系性的表达,我简要说一下其中几项:


一、品牌及信用。绿城管理作为绿城体系上市企业,拥有央企的信用背书,叠加绿城多年在高端客户中的良好口碑和品牌资产,在当下信用崩塌的市场,主体信用和品牌优势持续凸显,尤其是在面对政府部门、国企央企和金融机构客户时,进一步加大了公司在业务承接时的优势。


二是管理团队。绿城管理真正的护城河是一个由认知驱动的团队。我们用十一年的实践解决了代建行业的认知问题,同时形成了一套知识和服务体系,并通过团队规模化地稳定输出。这是我们能够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因素。


三是客户资产。绿城做代建不仅仅有C端的客户,还有B端大客户。经过28年,绿城积累了很好的C端客户资源,通过11年的代建,积累了很好的B端客户。B端客户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,在全国化与多产业布局,这些客户之间还会有相应的化学反应。做代建的同时,实际上也在做客户资产的维护和开发。


四是供应链。在提供代建服务的过程中,绿城管理的平台属性业已体现,能够对市场上优质的供应链供应商进行整合,共同为委托方提供优质服务。未来会更主动地打造与金融机构的合作,为项目提供金融撮合等业务,进一步向欧美发展模式靠拢,与前端的金融机构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,并整合后端的供应链体系、运营资源,打造一个平台型企业、生态型组织。



来源:金砖财经